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专业设计 >2021-2022学年玉林市电子工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西玉林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玉林市民主北路岭南都会直入100米

电话:0775-2386278 2382131 

QQ:179293944

网址:http://www.ylets.com

邮箱:yletswlc@vip.163.com

2021-2022学年玉林市电子工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1-21 | 浏览量:2136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710105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职业岗位

工作部门

岗位职责

能力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

自动生产线和电子电器设备装配

自动化生产车间和装配车间

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进行操作并对设备的运行实施跟踪监管。

1) 技术文件阅读能力

2) 设备操作能力

3) 设备日常维护能力

4) 设备工作状态判断能力

5) 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巡视与管理能力

初次就业岗位

自动生产线和电子电器设备安装调试

设备制造车间、维修车间、设备维修部门、销售部门

根据工作计划设备电气安装图,依据行业标准完成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任务。根据机械装配图完成设备的整机装配及调试。

1) 工程图纸分析能力

2) 机械装配能力

3) 电气装配能力

4) 整机精度调试能力

 

自动生产线和电子电器设备维护维修

电子电器设备维修部门、维修车间设备销售部门

根据设备安全运行的技术文件要求完成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1) 设备机械部件保养能力

2) 设备机械故障分析、处理能力

3) 设备电气故障分析、处理能力

4) 设备电气部件选型能力

5) 设备运行试验能力

核心就业岗位

电子电器产品销售与售后技术服务

电子电器设备销售部门

对客户进行相关介绍,通过沟通进行产品销售。设备销售后,在生产单位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到使用单位进行维修。

1) 客户沟通能力与销售合同编制能力

2) 根据设备安装的国家标准及兴业标准、根据安装任务制定安装方案能力

3) 组织验收及填写验收报告能力

4) 生产设备的故障诊断、故障处理及调试能力

电子电器生产车间运行与技术管理

电子电器设备制造车间、现代自动化制造车间、设备维修部门

在生产过程中,制定生产计划,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管理。

1) 根据客户需求制定生产计划能力

2) 组织确定生产人员能力

3) 依据生产计划组织生产过程能力

4) 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巡视与管理

就业提升岗位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牢固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电器应用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生产实践能力和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可担家用电器及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组装、调试、检验、维修、技术管理、采购、推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能适应我国电子工业第一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要求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良好的首先观念和法律观念;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4)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协助精神和创新精神。

2、能力素质要求

要求基础够用、实用能力强、操作技能宽、设计思维新颖。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电子基础、电工基础、电视机维修、制冷控制原理、液晶彩电原理、电工仪表、电气控制与PLC等基础知识。

2)具有识别电路图的能力;掌握电子仪器电子仪表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能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功能电路;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的能力;具有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与维修的技能;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3)具备电子产品开发与制作、电子电器维修、电工控制与检测、冰箱空调的安装与维护。同时还具备对电子产品的设计、装配与日常维护和一般故障的检修能力。

4)具备从事电子行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即: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的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独立学习新技术的方法、评估工作结果的方式等。

5)具备进一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学习能力和从事电子行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能力。即包括人际交往、公共关系、职业道德、环境意识等行为能力。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具备竞争意识,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教育部要求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为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4、职业道德与法治

职业道德与法治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4)哲学与人生。

5、语文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6、数学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英语

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8、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9、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10、历史

历史是中职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专业(技能)课程

1、电工基础(72学时)

讲授电工基本知识、线性直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正弦交流电路、电容器、非正弦周期电路、电路暂态响应、三相电路和电动机。使学生掌握有关电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三相和单相电动机的基本原理。

2、电子技术基础(72学时)

讲授电子器件的结构和主要参数、各类放大器、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源、正弦波振荡器、恒流源、差分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晶闸管及应用;讲授脉冲数字信号的产生、变换、放大等电路、集成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使学生掌握它们的电路结构、性能特点、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3、实用家电维修技术(72学时)

讲授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行业现状、主要产品概况,并对典型电子电器产品的种类(如普通电热炊具、电磁炉、洗衣机、吸尘器、风扇、油烟机等)、用途、特点,掌握维修技术。

4、工厂电气控制设备(108学时)

讲授常用工厂电气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注意事项、装配及维护方法,适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5、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技术(216学时)

讲授电视技术基础知识,着重讲解黑白和遥控彩色电视机的结构、电路组成及原理、性能参数、检修方法,了解大屏幕彩电的电路特点,使学生掌握整机电路的工作过程和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通过实训,使学生具有测试电视机关键点电压、波形的能力。

6、电视机维修实训(108学时)

进行电视机组装,相关仪器的使用和黑白电视机、遥控彩色电视机维修及按实样绘制部分电原理图等训练。使学生具有电视机组装调试能力和黑白电视机、遥控彩色电视机常见故障的排除能力;掌握扫频仪和双踪示波器、彩条信号发生器、数字频率计的维护保养和正确使用;学会按实样绘制遥控彩色电视机部分电原理图。

7、电动机维修技术(144学时)

讲授电动机原理及常用的控制技术,进行电动机的拆装、绕组拆换、电动机维修等训练。使学生掌握电动机质量的检测判断、绕组拆换和常见故障的排除以及相关工具的正确使用。

8、电工作业(144学时)

掌握电工安全知识、电工控制线路原理,电工操作技术,并通过电工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规范化操作习惯,掌握安全用电常识、电工基本操作工艺、室内布线与照明电路,会正确使用电工仪表识别、检测常用低压电器,会拆装、保养、维护单相、三相电动机,会安装简单电力拖动电路,并能排除简单故障。

9、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36学时)

讲授音响设备的分类、配置,着重讲解典型家庭音响设备(收音机、录放机、扩音机、激光唱机等)单元的结构、电路组成、工作过程、电路检修方法。使学生掌握音响设备电路的分析方法和配置及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10VCD、DVD原理与维修(72学时)

讲授VCD、DVD机的结构、组成、电路工作过程及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使掌生掌握VCD、DVD机的信号流程和检修方法。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VCD、DVD机的结构,使用方法和测试整机重要电压、波形的能力。

11、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144学时)

讲授电冰箱、空调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微电脑、模糊技术在电冰箱、空调器中的应用及其检修方法。使学生掌握电冰箱、空调器的组成、电路系统、制冷(热)系统和微电脑、模糊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检修方法。通过实训初步掌握电冰箱、空调器维修的基本技能。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课程
类型

学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1

2

3

4

5

6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

710105G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

公共基础课

36

36

0

 

2

 

 

 

 

 

考试

710105G0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必修

36

36

0

 

 

2

 

 

 

 

考试

710105G03

哲学与人生

必修

36

36

0

 

 

 

2

 

 

 

考试

710105G04

职业道德与法治

必修

36

36

0

 

 

 

 

2

 

 

考试

710105G05

语文

必修

144

144

0

 

2

2

2

2

 

 

考试

710105G06

数学

必修

108

108

0

 

2

2

2

 

 

 

考试

710105G08

计算机应用基础

必修

108

36

72

 

2

2

2

 

 

 

考试

710105G09

历史

必修

72

72

0

 

 

 

2

2

 

 

考试

710105G10

体育

必修

72

20

52

 

1

1

1

1

 

 

考查

710105G11

音乐

必修

72

20

52

 

1

1

1

1

 

 

考试

710105G12

美术

必修

36

18

18

 

 

 

 

2

 

 

 

 

小计

 

 

756

562

194

 

10

10

12

10

0

0

 

710105Z01

电子技术基础

必修

专业技能课

72

36

36

 

4

 

 

 

 

 

考试

710105Z02

元器件

必修

108

36

72

 

4

 

 

 

 

 

考试

710105Z03

电工基础

必修

72

36

36

 

4

 

 

 

 

 

考试

710105Z04

实用家电维修

必修

72

36

36

 

4

 

 

 

 

 

考试

710105Z05

电视机维修技术

必修

324

108

216

 

 

6

6

6

 

 

考试

710105Z06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

必修

108

36

72

 

 

4

2

 

 

 

考试

710105Z07

电动机维修技术

必修

144

36

108

 

 

4

4

 

 

 

考试

710105Z08

电工作业

必修

144

36

108

 

 

4

4

 

 

 

考试

710105Z09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

必修

36

18

18

 

2

 

 

 

 

 

考试

710105Z10

VCD、DVD原理与维修

必修

72

36

36

 

 

 

 

4

 

 

考试

710105Z11

电冰箱、空调器原理与维修

必修

144

36

108

 

 

 

 

8

 

 

考试

710105Z16

小计

 

 

1296

450

846

0

18

18

16

18

0

0

 

710105S01

跟岗实习

必修

实践课

504

20

484

 

 

 

 

 

28

 

考查

710105S02

顶岗实习

必修

540

20

520

 

 

 

 

 

 

30

考查


小计

 

1044

40

1004

 

0

0

0

0

28

30

考查

710105C01

操行

必修

18

18

 

 

 

 

 

 

 

1

考查

 

小计

 

 

18

18

0

 

0

0

0

0

0

1

 

 

 

 

 

3114

1070

2044

 

28

28

28

28

28

31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公共课教师应具有与任教课程对口的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在相关专业一定的教学经验。

专业课专任教师应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任教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专业教学团队中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是本区域或本行业的现场专家,比例控制在30%左右。

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并有一年以上的实习教学经验。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与专业办法规模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室规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配置,基本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现有教学设备设施总值达300万元。设有家用电器实训室1间、制冷综合实训1间、电工电子实训室1间、电子装配实训室1间、电动机维修实训室1间。实训场地总面积近300平方米。本专业普通教室和专业实训室全部配备有多媒体教学平台。

(三)教学资源

本校有图书室有相关专业图书文献2.96万多册,数字教学资源100多小时,教材选用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四)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

学校在制定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应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课程明确主要教学内容,设计训练项目,明确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加强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2、教学实施

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性质,采用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实践训练、讨论、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学;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利用专业教师的教学博客及学生个人空间,建立课程交流讨论群组;另外还可利用教学团队的QQ群、班级网站、班级Q群、精品课程网站等网络空间,聚集教学资源,建立交流平台,实现在线教学及实时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教学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帮助和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4、教学评价

按照本标准制定的教学评价要求来实施教学评价。

(五)学习评价

1、对专业教学周量的评价

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按照教育行部的总体要求,把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针对专业特点,制定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评价细则,广泛吸收行业、企业特别是用人单位参与评价,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价专业教学质量机要把课程评价作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建全人才方案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和发布。

2、对教师的评价

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把师德师风、专业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要采取学生评教、教师互评、行业企业评价、学校和专业评价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和方式。把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3、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主体

以教师评价为主,广泛吸收就业单位、合作企业、社区、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多方共同参与评价的开放式综合评价制度。

2)评价方法

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要把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单项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改革评价方法,逐步建立以学生作品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3)评价内容

a.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依据国家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学校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思想品德评价方案与细则;依据行业规范与岗位要求,制定职业素养评价方案与细则,把职业素养评价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b.专业知识与技能。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校专业教学特点,制定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价细则。

c.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学大纲、省教育厅颁布的公共课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公共课教学质量评价细则。积极探索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1、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校长为学校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为本专业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共同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加大对专业教学的投入和管理,确保专业数学有序运行。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要加强本专业建设总体设计,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与改革具体组织实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与运行

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和实际需要,设立教务、实训实习、教研等教学管理和研究机构,配备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研究人员;要完善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完善管理人员、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岗位职责,完善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设施设备、图书及教材等各项管理制度。

3、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与执行

学校应制订完善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学校应建设健全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诊断与改进机制,确保常规教学规范有效。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学校应根据本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训练项目,即对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标准进行二次开发。学校制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应报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并严格依据制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与考核。

5、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学校应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等。学校应对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做出规定,由专人负责管理,使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能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服务。

6、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1)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统筹管理全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2)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要以促进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教研活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校企合作等途径,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1.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学习,成绩全部合格。

2.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并成绩合格。

毕业的其他要求:

取得相应的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