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就业 >专业设计 >2021-2022学年玉林市电子工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广西玉林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玉林市民主北路岭南都会直入100米

电话:0775-2386278 2382131 

QQ:179293944

网址:http://www.ylets.com

邮箱:yletswlc@vip.163.com



陆川县职业技术学校

地址:陆川县城区温汤路85号

电话:0775-3106677


2021-2022学年玉林市电子工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1-21 | 浏览量:1975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

专业代码:660103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序号

专门化方向

主要就业岗位

国家职(执)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

名称

类型

等级

颁发单位

1

数控车床操作

数控车床操作

数控车操作工

职业证

中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2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数控编程

数控铣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职业证

中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3

数控设备维修调试

数控机床的操作及数控机床的安装及维修

钳工

职业证

中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从事制造业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和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为主)、计算机绘图及技术档案管理、加工质量检测与管理、数控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CAD/CAM软件的应用、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具备机械制造的基本技能;

2.具有一定的手工绘图及计算机绘图能力,具有应用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和数控加工的基本能力;

3.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或数控铣床)的操作及手工编程,并能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计算编程节点;

4.了解数控加工设备工作原理,熟悉其基本结构,具有对数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及精度检验的工作能力;

5.具备较强的质量和效益意识;具有数控加工工艺实施、加工质量检测的基本能力;

6.能借助词典阅读一般专业英文技术资料;

7.了解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9.获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证书。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教育部要求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发展观,探寻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掌握制订和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提升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3、哲学与人生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为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会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4、职业道德与法治

职业道德与法治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4)哲学与人生。

5、语文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6、数学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8、体育与健康

体育与健康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9、历史

历史是中职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二)专业核心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

学时数

1

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CAD

1.教学内容:

机械制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CAD)、公差配合和国家制图标准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三视图、零件图的绘图与识图。

2.教学要求:

掌握机械制图基础知识、识读机械图样、机械制图标准与绘图技术(含CAD);能正确阅读和绘制机械零件图形;学生会查阅机械零件手册中有关的国家标准,识读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等符号。

1.考核项目:

三视图、零件图及简单装配图的绘图与识图;国家标准的机械制图及公差配合基本知识及规定画法;零部件拆装与测绘;计算机辅助绘图(CAD)。

2.考核要求:

能完成简单零部件测量,并能按国家制图标准绘制各零件图形和部件装配图形。

180

2

机械基础

1.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基础、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及液气压传动基础知识等内容优化组合。

工程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基础知识;

机械工程材料基础:机械常用材料的类别、性能和用途;

常用机构与通用零件: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应用等;

液气压传动基础知识:常用液气压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等。

2.教学要求:

定性地了解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础知识;

对金属材料的力学、加工和使用性能有所认识,了解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初步掌握机械常用材料选用原则和加工工艺性能;

认识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其应用等。

1考核项目:

机械常用材料的力学、加工和使用性能;典型机构与常用零件的应用。

2.考核要求:

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应知部分)。

144

3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1.教学内容:

公差与测量、形状与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表面粗糙度、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与使用方法。

2.教学要求:

了解公差与配合的概念,熟悉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中的标注;熟悉机械加工中常用量具的读数原理与掌握其使用方法。

1考核项目:

识读机械图样中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常用量具的使用;量具的维护保养。

2.考核要求:

按图样要求利用常用量具完成零件的测量。

36

4

机械加工基础与实训

1.教学内容:

金属切削基本知识、工件装夹、车削加工、铣削加工、刨削加工、磨削加工及其它加工方法简介;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

2.教学要求:

掌握常见机床的组成及运动、主要工种所使用的机床加工零件方法及其加工质量问题的初步分析;熟悉金属切削过程及基本规律、刀具几何角度、切削用量的基本选择方法;熟悉工件定位、夹紧的基本原理;了解工艺过程概念及其组成;掌握简单零件工艺卡的制定。

1考核项目:

使用通用卡具进行零件的装夹和定位;常用切削刀具的刃磨;常用工量具的使用;正确使用冷却液;零件的车削、铣削或其它加工。

2.考核要求:

在常用的机床上,利用常用工装和量具完成简单零件的加工。

 

108

5

钳工及其它金属加工技术

1.教学内容:

钳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包括划线、凿、锯、锉、钻、扩、铰、攻丝等技术);焊接、热加工等金属加工技术可根据学校条件开设。

2.教学要求:

运用各种钳工基本操作技术和加工方法完成零件的加工或机械修理。

1.考核项目:

各种钳工基本操作技能。

2.考核要求:

完成简单模具或夹具的制作。

72

6

电工常识

1.教学内容:

交、直流电路基础知识;常用低压电器、电动机运行及控制技术基础;安全用电基础知识。

2.教学要求:

了解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掌握安全用电知识。

1考核项目:

常用低压电器的识别;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连接;安全用电知识。

2.考核要求:

掌握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能分析和排除机床设备的一般故障。

72

7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1.教学内容: 

数控机床一般操作技术、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入与编辑、对刀的方法、坐标系知识、刀具偏置补偿、半径补偿与刀具参数的输入、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2.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

1考核项目:

按照操作规程启动及停止机床;正确使用操作面板上的常用功能键;通过操作面板输入和编辑加工程序;正确对刀并确定相关坐标系;设置刀具参数;程序检验、单步执行、空运行并完成零件试切。

2.考核要求:

在数控机床上,利用常用工装和量具完成简单零件的数控加工。

144

8

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

1.教学内容:

程序编制的基本知识、常用准备功能和辅助功能、数控车 (铣) 床程序编制、编程节点计算;数控加工零件基本工艺分析、刀具选用及通用工艺装备选用;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2.教学要求:

熟悉数控编程知识,灵活运用常用准备功能和辅助功能指令编制完整的加工程序,掌握编程节点计算方法。

1考核项目:

编制直线、圆弧组成的二维轮廓数控加工程序;编制螺纹加工程序(车削);运用固定循环、子程序编制零件的加工程序;编程节点计算;刀具选用;编制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文件。

2.考核要求:

掌握一种典型数控系统的编程技术,具备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刀具选用和通用工艺装备选用和能力。

144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课程
类型

学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考核类型

1

2

3

4

5

6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

660103G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

公共基础课

36

36

0

 

2

 

 

 

 

 

考试

660103G02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必修

36

36

0

 

 

2

 

 

 

 

考试

660103G03

哲学与人生

必修

36

36

0

 

 

 

2

 

 

 

考试

660103G04

职业道德与法治

必修

36

36

0

 

 

 

 

2

 

 

考试

660103G05

语文

必修

144

144

0

 

2

2

2

2

 

 

考试

660103G06

数学

必修

108

108

0

 

2

2

2

 

 

 

考试

660103G08

计算机应用基础

必修

108

36

72

 

2

2

2

 

 

 

考试

660103G09

历史

必修

72

72

0

 

 

 

2

2

 

 

考试

660103G10

体育

必修

72

20

52

 

1

1

1

1

 

 

考查

660103G11

音乐

必修

72

20

52

 

1

1

1

1

 

 

考查

660103G12

美术

必修

36

18

18

 

 

 

 

2

 

 

考查

 

小计

 

 

756

562

194

 

10

10

12

10

0

0

 

660103Z01

机械制图

必修

专业技能课

180

70

53

 

4

4

 

 

 

 

考试

660103Z02

零件测绘训练

必修

36

4

26

 

 

2

 

 

 

 

考试

660103Z03

机械基础

必修

144

85

42

 

4

4

 

 

 

 

考试

660103Z04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

必修

36

28

28

 

 

2

 

 

 

 

考试

660103Z05

机械加工基础

必修

108

54

54

 

6

 

 

 

 

 

考试

660103Z06

机械加工实训

必修

72

36

36

 

 

 

4

 

 

 

考试

660103Z07

钳工及其它金属加工技术

必修

72

36

36

 

4

 

 

 

 

 

考试

660103Z08

电工常识

必修

72

36

36

 

 

4

 

 

 

 

考试

660103Z09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

必修

144

20

124

 

 

 

4

4

 

 

考试

660103Z10

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

必修

144

20

124

 

 

 

4

4

 

 

考试

660103Z11

CAD

必修

144

36

108

 

 

4

4

 

 

 

考试

660103Z12

数控车削加工实训

 

 

144

36

108

 

 

 

2

6

 

 

考试

660103Z13

数车实训

 

 

108

36

72

 

 

 

 

6

 

 

考试

660103Z16

小计

 

 

1404

497

847

0

18

20

18

20

0

0

 

660103S01

跟岗实习

必修

实践课

504

20

484

 

 

 

 

 

28

 

考查

660103S02

顶岗实习

必修

540

20

520

 

 

 

 

 

 

30

考查

 

小计

 

1044

40

1004

 

0

0

0

0

28

30

考查

660103C01

操行

必修

18

18

 

 

 

 

 

 

 

1

考查

 

小计

 

 

18

18

0

 

0

0

0

0

0

1

 

 

 

 

 

3222

1117

2045

 

28

30

30

30

28

31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公共课教师应具有与任教课程对口的全日制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在相关专业一定的教学经验。

专业课专任教师应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任教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专业教学团队中有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应是本区域或本行业的现场专家,比例控制在30%左右。

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与任教专业对口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并有一年以上的实习教学经验。

(二)教学设施

本专业应配备与专业办法规模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实习室和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室规格按照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配置,基本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现有教学设备设施总值达300万元。设有数控实训基地1个,可进行各课程实训,基本要能满足实训需要。实训场地总面积近300平方米。本专业普通教室和专业实训室全部配备有多媒体教学平台。

(三)教学资源

本校有图书室有相关专业图书文献2.96万多册,数字教学资源100多小时,教材选用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四)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

学校在制定实施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应按照本标准提出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课程明确主要教学内容,设计训练项目,明确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加强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2、教学实施

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性质,采用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现场教学、实践训练、讨论、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学;不断改革教学方法,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利用专业教师的教学博客及学生个人空间,建立课程交流讨论群组;另外还可利用教学团队的QQ群、班级网站、班级Q群、精品课程网站等网络空间,聚集教学资源,建立交流平台,实现在线教学及实时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教学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帮助和组织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4、教学评价

按照本标准制定的教学评价要求来实施教学评价。

(五)学习评价

1、对专业教学周量的评价

学校应建立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按照教育行部的总体要求,把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评价专业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针对专业特点,制定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和评价细则,广泛吸收行业、企业特别是用人单位参与评价,逐步建立第三方评价专业教学质量机要把课程评价作为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建全人才方案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完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和发布。

2、对教师的评价

建立健全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把师德师风、专业教学质量、教育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作为评价的核心指标,要采取学生评教、教师互评、行业企业评价、学校和专业评价等多种方式,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和方式。把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

3、对学生的评价

1)评价主体

以教师评价为主,广泛吸收就业单位、合作企业、社区、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多方共同参与评价的开放式综合评价制度。

2)评价方法

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要把学习态度、平时作业、单项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改革评价方法,逐步建立以学生作品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3)评价内容

a.思想品德与职业素养。依据国家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学校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思想品德评价方案与细则;依据行业规范与岗位要求,制定职业素养评价方案与细则,把职业素养评价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b.专业知识与技能。依据课程标准,针对学校专业教学特点,制定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评价细则。

c.科学文化知识与人文素养。依据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教学大纲、省教育厅颁布的公共课教学指导方案,制定公共课教学质量评价细则。积极探索人文素质综合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六)质量管理

1、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校长为学校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为本专业教学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共同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加大对专业教学的投入和管理,确保专业数学有序运行。专业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要加强本专业建设总体设计,负责本专业教育教学与改革具体组织实施,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与运行

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和实际需要,设立教务、实训实习、教研等教学管理和研究机构,配备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研究人员;要完善各级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责,完善管理人员、教师及教辅人员的岗位职责,完善包括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教学设施设备、图书及教材等各项管理制度。

3、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与执行

学校应制订完善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与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学校应建设健全常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诊断与改进机制,确保常规教学规范有效。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学校应根据本标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本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特点,进一步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训练项目,即对岗位核心能力课程标准进行二次开发。学校制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应报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并严格依据制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与考核。

5、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学校应做好教学档案的收集与整理,为教学教研工作提供重要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学档案主要包括教学文书档案、教学业务档案、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等。学校应对教学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做出规定,由专人负责管理,使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能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服务。

6、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1)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专职和兼职研究人员,统筹管理全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2)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要以促进学生形成职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教研活动、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校企合作等途径,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1.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学习,成绩全部合格。

2.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并成绩合格。

毕业的其他要求:

取得相应的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